當下,如果你細心留意,會發(fā)現(xiàn)不少食品包裝上明顯標注了“零添加”“不含添加”等字眼。在各大電商購物平臺,輸入“零添加”關鍵詞搜索,所涉及的食品更是琳瑯滿目,醬油、醋、酸奶、面包還有各式各樣的零食。

  食品添加劑真的是洪水猛獸?“零添加”是否就意味著健康?11月中旬,記者多方走訪,揭開“零添加”的面紗。

老北京酸梅湯將出嚴格標準,不得含有防腐劑等任何食品添加劑

老北京酸梅湯將出嚴格標準,不得含有防腐劑等任何食品添加劑

  迎合消費心理催生“零添加”

  11月20日,武昌區(qū)某大型超市調(diào)料貨架,沒有標注“零添加”“無添加”500毫升醬油售價都在30元以內(nèi),而“零添加”的醬油每500毫升價格大概在50元至90元區(qū)間,價格最貴的一款,每400毫升更是賣到358元。這類醬油的包裝上,非常詳細地標明了“零添加防腐劑、增味劑、味精、著色劑、甜味劑”等。

  記者在調(diào)查中發(fā)現(xiàn),無論是實體店還是網(wǎng)店,只要標注了“零添加”“無添加”等字樣的食品,都比沒有標注的同類商品賣得貴得多。

  業(yè)內(nèi)人士分析,當下,一些關于食品添加劑的傳言卻時常冒出來刺激公眾敏感的神經(jīng),讓不少消費者“談添加色變”。洞察消費者的心理后,一些商家推出“零添加”“無添加”等食品來迎合消費者,同時還能賣個好價錢。

  如果說“談添加色變”是公眾走入的一個極端,那“零添加”則是另一個極端。中南民族大學生命科學院食品質(zhì)量與安全專業(yè)王海英教授表示,完全不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,在現(xiàn)代食品工業(yè)環(huán)境下幾乎找不到。

  省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,宣稱“零添加”有兩種情況,一種是允許添加而不添加;另一種是未添加非法添加劑,比如,食品中未添加三聚氰胺、一滴香、肉中寶等,它本就不應該出現(xiàn)在產(chǎn)品里,標明“零添加”更是多此一舉。

  食品添加劑,天使還是惡魔

  與公眾質(zhì)疑的態(tài)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在業(yè)內(nèi)人士眼里,食品添加劑則是食品工業(yè)的靈魂。

  中國食品工業(yè)協(xié)會相關負責人表示,按規(guī)定使用食品添加劑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質(zhì)和色、香、味,以及防腐、保鮮。正因為有了食品添加劑,才能有大量方便食品的供應。

  在食品工業(yè)中,常用的食品添加劑有防腐劑、增味劑、著色劑、抗氧化劑、水分保持劑等。冰激凌中如果不加乳化劑、增稠劑,口感會像冰磚那樣硬邦邦;袋裝薯片里的氮氣也是食品添加劑,如果不加,薯片容易壓碎……

  王海英表示,目前全世界范圍內(nèi),因食用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引發(fā)疾病,是食品安全頭號問題,如果不使用防腐劑和保鮮劑的話,肉制品、烘烤食品、方便食品、水果,甚至醬油和醋等食物或調(diào)味品就很容易被致病微生物污染,從而危害人體健康。事實上,那些號稱不添加防腐劑的食品,更容易在開封后受到污染和變質(zhì)。

  鉀明礬作為油條中的膨松劑,規(guī)定含量是國家允許的。但此前“無礬油條”走紅上海,打臉的是,上海市消保委曾對25個品牌29件油條樣品進行消費體察,其中11件宣稱“無礬”的油條樣品均被檢出含鋁,且還有樣品鋁超標;而吃自制“零添加”食品因變質(zhì)導致進醫(yī)院的案例更是不勝枚舉。

  理性對待食品添加劑

  公眾對食品添加劑的認識,為何誤解如此深?

 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在《躲不開的食品添加劑》中表示,人們對食品添加劑的誤解來源于混淆概念。

  添加劑除食品添加劑外,還有飼料、藥品、塑料、涂料添加劑等。以三聚氰胺為例,它是水泥添加劑、塑料添加劑、涂料添加劑,但如果加入食品中,就是非法添加。所以,正確認識食品添加劑,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,對于維護食品安全非常重要。

  王海英表示,食品添加劑并不是洪水猛獸,它已經(jīng)為非法添加物背了太多的黑鍋,公眾需要科學地認識它,理性地對待它。作為食品加工中不可或缺的元素,目前,中國有2000多種食品添加劑,而美國、日本等發(fā)達國家有多達4000多種食品添加劑。

  省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,我國目前尚無法律法規(guī)約束類似“零添加”這種誤導性標注,只能提醒消費者理性消費,不要迷信此類噱頭。